12月16日至17日,眾幅海上畫派名家精品將在靜安希爾頓酒店2012西泠印社秋拍部分精品上海巡展的現(xiàn)場與藏家見面。同時,中國書畫及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篆刻硯臺、文房雜件、紫砂、庭園石雕、御窯金磚、中國歷代錢幣、油畫雕塑、名家漫畫(連環(huán)畫手稿)、當代名家玉雕、中國陳年名酒等各門類重要拍品也將一起亮相,打造海上雅集。西泠專家還將在巡展現(xiàn)場為明年春拍征集暨免費鑒定上述各門類藝術(shù)精品。
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最具魅力的藝術(shù)景觀之一,海派繪畫,在今日異常繁榮的海內(nèi)外中國書畫市場中,舉足輕重。西泠拍賣至今已成功舉行十五場“海上畫派作品專場”,推動著海上畫派的研究與收藏。歲末秋拍,西泠繼續(xù)在地域共性與藝術(shù)家個性的嬗變軌跡中,梳理畫派的傳承。
海派花鳥
藍花綠葉,掩映枝蔓,這便是海派花鳥略施薄彩的意趣。海派大師任伯年,以超凡的繪畫天賦,深得傳統(tǒng)工筆理法,在花鳥畫的性靈中抒發(fā)審美感受。從現(xiàn)今任氏花鳥的存世量看,當年踩斷門坎的索畫情景,絕非虛傳。作于1889年的《紫藤鷓鴣圖》,就生動再現(xiàn)了“紫藤花下、鷓鴣求偶”這幕春天逗人時興的圖景。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徐悲鴻這位寫實主義大師在《任伯年評傳》中贊嘆他的前輩:“于畫人像、人物、山水、花鳥、工寫、粗寫、莫不高妙造詣”。受他的影響,新加坡著名藏家陳之初博士為其飽藏精收的“香雪莊”迎來了百多幅任伯年的作品,陳氏甚至為之出版了精美畫冊《任伯年畫集》。
任伯年(1840~1895) 紫藤鷓鴣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889年作 147×76cm
出版:
1. 《任伯年畫集》P86,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0年。
2. 《任伯年花鳥畫集》P16,臺灣中華出版社,1975年。
3. 《任伯年畫集》P117,臺灣藝術(shù)圖書公司,1975年。
4. 《任伯年畫集》P107,臺灣藝術(shù)圖書公司,1984年。
說明:新加坡收藏家陳之初題簽。
任伯年英年早逝,身后滄桑在工寫花鳥中擬意,開啟一代新風的宗師吳昌碩繼任執(zhí)海派牛耳,自成一格。1912年,六十九歲的吳昌碩結(jié)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正式定居上海。這一年他用寫石鼓文所用線條作了《美意延年》,沈穩(wěn)老辣的石頭、遒松、蘭花、靈芝,應和“有活人之技,深救世之心”的題款,立意吉祥高逸,自勵明志。
海派山水
海上畫派作為中國畫商品化的最佳樣式,最初皆以富市民氣息而又能為雅俗共賞的人物、花鳥畫最擅勝場,而傳統(tǒng)的大宗山水,則相對沉寂。這一局面,在吳昌碩去世之后,竟有所改變。
民國期間新崛起的山水名家除了三吳一馮(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亦有張大千、黃賓虹、賀天健等。張大千青綠小寫意山水《溪畔行吟圖》,上款人為京劇名旦張君秋的弟兄,并曾為新加坡著名藏家“三思齋”主人曹金國舊藏。用筆挺健遒勁,爽朗流暢,用色清麗透明,高士背手而立,師法于石濤,具有林下風韻,遺世而獨立之神態(tài)。
張大千(1899~1983)溪畔行吟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948年作 84.5×39cm
說明:
1.上款人“君杰”即為張君杰,是京劇名旦張君秋弟兄。
2.新加坡“三思齋”主人曹金國舊藏。
曾由香港潔思園收藏的張大千、龔心釗合作的山水成扇《秋山蕭寺圖·書法》(1948年)當屬西泠秋拍成扇專場中精品。張大千作《黃鶴山樵秋山蕭寺圖》雖尺幅不大,卻極為精道地表現(xiàn)了一派獨具王蒙風格、茂密生動的江南“繁”體意筆山水。龔心釗行書《臨蔡忠惠芍藥詩》中又有“吹面輕風與送香”之詞,彷佛在撫扇之間,就能身領(lǐng)神會到此種蒼莽深秀、自然潤澤的詩情畫意。
張大千(1899~1983)龔心釗(1870~1940) 秋山蕭寺圖·書法
設色紙本 成扇 1948年作 19×52cm
出版:《潔思園藏扇》P135,1992年,潔思園畫廊。
海派人物
至于海派人物畫,自然首推任伯年及任霞、倪田等繼承者。王一亭、張大千等則在民國時期復興了揚州畫派與唐宋人物畫。到新中國,因時代需求,迎來了人物畫的高潮,由此出現(xiàn)了大批現(xiàn)代人物畫的人才:程十髪、劉旦宅、方增先、關(guān)良、豐子愷以及林風眠。
林風眠的人物造像,中西璧合,如煙中美玉,石上幽蘭,讀其畫仿佛步入詞境。從西泠秋拍的《倩女》與《現(xiàn)代仕女》二圖看,林風眠仕女畫已不再是中國傳統(tǒng)仕女畫,但畫面之中那秀麗的瓜子臉,纖細上翹的柳葉眉、狹長的丹鳳眼和櫻桃般的小嘴,具有東方女性特有的溫柔含蓄,構(gòu)成了他仕女畫上專屬的符號。海派藝術(shù)家們秉承傳統(tǒng),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鮮亮的一筆。承吳越孕育,接八面來風,如今我們用都市文明里現(xiàn)代化的眼光打量特有的海派風雅,從藏品帶出藝壇往事,看因水而興的筆墨流變。
林風眠(1900~1991) 現(xiàn)代仕女圖
設色紙本 鏡片 1947年作 66.5×68cm
出版:《中國現(xiàn)代主義繪畫大師——林風眠》P87,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林風眠(1900~1991) 倩女
設色紙本 畫心 69×64cm
出版:《林風眠全集》上卷P24,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4年。
海派風雅
任伯年作于1887年、堪比博物館級的《棕陰納涼圖》將以全品相之貌現(xiàn)身歲末西泠秋拍,見證兩位海派大師的友誼,也是繼《華祝三多圖》、“任伯年遺珍”專場之后,西泠拍賣與任氏再度值得被記入史冊的重要結(jié)緣。任伯年當年憑借獨特的人格魅力,把海派整合成了一個群體,提攜和鼓勵后人。
任伯年(1840~1895) 棕陰納涼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887年作 110×55.5cm
出版:
1.《缶廬老人詩書畫》第一集,中華藝術(shù)大學,1929年。
2.《任伯年年譜》P85,上海書畫出版社,1989年。
3.《任伯年全集》第五卷P237,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著錄:《任伯年研究》P32,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2年。
說明:吳昌碩上款。楊峴、凌瑕題跋。吳昌碩自題簽。吳昌碩家屬友情提供。
同樣19世紀末蘇州報業(yè)大王張叔良也因為積極致力于蘇州各項公益事業(yè),與蘇滬書畫界交好。一幅《張叔良先生小像》將亮相今年歲末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由數(shù)十位名家政要合寫并題,包括了海派重要名家張大千、吳湖帆、時年85高齡的王震(一亭)、馮超然,吳征、僧陀、陸抑非等人,是海派大師繪畫藝術(shù)的集錦式呈現(xiàn),同時也對上世紀三十年代蘇滬地區(qū)傳播出版史、蘇滬地區(qū)美術(shù)社團發(fā)展史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馮超然(1882~1954)王 震(1867~1938)等六十人 張叔良先生小像
設色紙本 鏡片 1933年作 詩堂:32.5×82cm 畫心:149.5×82cm
說明:民國時期蘇州報業(yè)巨頭張叔良上款。褚德彝題詩堂。
此外,吳昌碩題跋的王一亭人物畫《劉海戲金蟾》(1914年)也見證了吳昌碩與王一亭亦師亦友的海上交游往事,與多幅海派名家精品一起,構(gòu)成了西泠秋拍中近現(xiàn)代書畫、海上畫派、西泠印社社員作品、成扇、隱墅居藏書畫作品等各專場的重要部分。西泠拍賣從地域文化中尋找收藏的文脈和主題,“以學術(shù)引導拍賣”,在傳世之作中考證藝壇的濃情與佳話,也搭建了地域藏家交流收藏觀念的平臺,正如這次西泠秋拍的主題所指:收藏,是一種情感記憶。
今年西泠秋拍共設23個專場,所有拍品將于12月26—27日在杭州世貿(mào)展覽中心進行預展,12月28—31日在杭州世貿(mào)君瀾大飯店舉槌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