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3291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價RMB: 2,242,500(含傭金)
金農(nóng)、李文田、陳澧等題跋,謝淞州、李文田、張大千舊藏《吳天發(fā)神讖碑》
明末拓本
1冊22開 另題跋2開?紙本
鑒藏?。杭镞x本(白)?淞州(白)青笠綠蓑齋藏(朱)?順德李仲約所藏金石(朱)戟門過眼(白)?文田之?。ò祝?張爰之印信(白)?張爰私?。ò祝?三千大千(朱)?
提要:東吳從公元222年至公元280年,在三國中雖歷史最久,但留存碑刻不為多見,《增補校碑隨筆》著錄者僅《谷朗碑》《禪國山碑》《天發(fā)神讖碑》三種,其中以《天發(fā)神讖》最為雄奇:宋黃思伯《東觀余論》稱“若篆若隸,字勢雄偉”;張廷濟《清儀閣金石題識》稱“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奇?zhèn)ン@世”,對后世金農(nóng)、趙之謙、鄧石如等諸家更有發(fā)微之功……據(jù)《太平御覽》卷四十六記載:“秣陵縣南三十里有巖山,山西有石室,山東大道左有方石,長一丈,刻勒銘題,贊吳功德,孫皓所建也。”碑本在巖山,后移至江寧(今南京)城南天禧寺(原址即現(xiàn)南京大報恩寺),宋元佑六年(1091)胡宗師游天禧寺,見碑半埋于土,已斷為三。疑為《記》中所載碑碣,故將其移置江東轉運司南廳后的籌思亭,后又移尊經(jīng)閣(縣學)。
???在“碑學”興盛的清代,此石備受學者重視。清嘉慶三年(1798)戊午九月望日翁方綱就親到學宮尊經(jīng)閣下,確認石為一折三段并測量記錄。然而嘉慶十年(1805)三月,校官毛藻刷印王氏《玉?!?,不戒于火,并此石盡毀,使得時人欲觀“懸針”奧秘只能依托拓本,而舊拓更一本難求。目前國內(nèi)除故宮博物院等公藏機構零本外,僅見嘉樹堂、妙鑒齋、小殘卷齋、安思遠諸本,故啟功先生曾有“此碑原石久毀,但得舊拓即屬瓌珍”之慨嘆!
???此本舊為謝淞州所藏,后為李文田所得,虎皮宣挖裱成冊,碑文中段“吳郡”之“郡”字耳部稍泐;上段“東海夏侯”四字漫漶,但仍可分辨;是為明末舊拓。有金農(nóng)乾隆十年(1745)為汪君伯子藏本所題“漆書”題跋二百二十余言,稱天發(fā)神讖碑“字刻四周,小大不一,狀如落星,對之令人氣壯,余康熙己亥(1719)舟泊金陵,曾奇觀三日不去也。”冊內(nèi)有李文田校碑考證十一處,又有陳澧浮簽批注五條。冊后有李文田長跋考證,謂此碑并非皇象所書。又陳澧題跋、蘇寶盉觀款。
???李文田收藏及經(jīng)眼《天發(fā)神讖碑》數(shù)本均留有題跋,題跋內(nèi)容亦相同。今所知有謝淞州舊藏、李文田自藏本(同治二年跋)、安思遠本(同治十三年跋)、國家圖書館藏蒯光典舊藏本(光緒十九年跋),諸跋所書時間以此為最早,當為李文田《天發(fā)神讖碑》跋文之最初定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藏《天發(fā)神讖碑》有李棪抄錄其祖父李文田為蒯光典舊藏本所作題跋,又陳慶龢抄錄其祖父陳澧在李文田自藏本上的題跋,李文田自藏本即此拍品。
???另因為存世拓本均為藏家剪裱寶懷,裝潢之時于殘字多有忽略,所以各家所記存字數(shù)量不一,此本存全半字220有余,殘損筆劃較他本多有保留,諸如“武中郎將丹”下一行漫漶半字均有收入,可補他本之遺漏,故此名家題跋、遞藏有序之佳本呈現(xiàn)于世,尤為可寶。
著錄:《書道全集》第三卷P23,平凡社株式會社,日本昭和46年。
參閱:《收藏家》第四期P7,收藏家雜志社,2018。
[JIN NONG, LI WENTIAN, CHEN FENG, XIE SONGZHOU, LI WENTIAN, ZHANG DAQIAN, ET AL.] WU TIAN FA SHEN CHEN BEI
Ink-rubbing in late Ming Dynasty
1 volume of 22 pages plus 2 pages of inscription
Illustrated: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hodo, issue no. 4, p. 23, Heibosha, 1971
開本:42.5×27cm
RMB: 1,200,000-1,800,000
跋者簡介:1. 金農(nóng)(1687~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時來往于揚州間。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未就。工詩及古文詞,善篆刻,精鑒賞。書法工隸、楷,將《國山碑》和《天發(fā)神讖碑》融化于隸、楷間,獨創(chuàng)一格,號稱“漆書”。畫筆高古,不同凡俗,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一。
?????2. 李文田(1834~1893),字仲約,號若農(nóng),一癡道人,廣東順德人。咸豐九年(1859)探花,授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工書善畫,經(jīng)史、兵法、天文、地理,無一不曉。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專家和碑學名家。著《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等。
?????3. 陳澧(1810~1882),字蘭甫,號東塾先生,廣東番禺人。道光十二年舉人。至老為菊坡精舍山長,博覽群書,涉獵廣泛。工書法,亦善畫山水、花卉,著作甚富。
?????4.蘇寶盉(1861~1938),字幼宰,光緒丙午貢生,書畫名家蘇若瑚之子,廣東順德人。幼承家學,書學李文田。順德博物館藏其行書和楷書作品。
藏家簡介:1. 謝淞洲(清雍正~乾?。譁驿?、林邨、水邨、舜峰樵、吳山野史,室名青笠綠蓑齋,江蘇蘇州人。工書畫,精鑒賞,世宗以內(nèi)府所藏命其鑒定。
?????2. 張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為僧,法號大千,又稱大千居士,四川內(nèi)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從梅庵、農(nóng)髯先生游,泛讀石濤、八大真跡,得其真髓,臨摹幾可亂真,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稱。作山水、花卉、鳥獸皆精妙,特擅寫荷,名重當時。晚年作潑墨潑彩山水,為一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稱其為“五百年來一大千”。
西泠拍賣網(wǎng)上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nèi)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jīng)西泠拍賣網(wǎng)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wǎng)的局部或全部的內(nèi)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wǎng)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wǎng)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jīng)本網(wǎng)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jīng)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jīng)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wǎng)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