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B廳
09:30 中國歷代瓷器專場
拍場僅見官窯弦紋爐,同類器僅清宮舊藏一例
不及本品冰裂瑩澈,天青猶翠。
▼
2021西泠秋拍中國歷代瓷器專場
lot2012 官窯天青釉弦紋爐
高:15cm?直徑:19.4cm
官窯,可謂上品重器,享負(fù)盛名,寥若星辰。其簡潔端莊,唯覃奧深淵,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美瓷韻致,窯火斑斕處,看盡一代思潮,出窯成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diào)。官窯弦紋爐的公私收藏都極為罕見,僅見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此器稀少性、重要性可見一斑。
“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志,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窯器,名曰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span> —— 南宋葉寘的《坦齋筆衡》
“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宋顧文薦《負(fù)喧雜錄》
靖康之變汴梁陷落后,宋室南遷,定都杭州改名臨安府,百廢待舉,內(nèi)廷用器短缺,官窯應(yīng)運(yùn)而生。后人為了緬懷故國精美的器物,在皇城周邊開設(shè)新窯,燒制出了一種繼往開來的器物,史稱官窯。宋人顧文薦的《負(fù)暄雜錄》及葉寘的《坦齋筆衡》、清人王棠所著的《燕知閣知新錄》等書均有記載。
北宋南遷,徽宗第九子趙構(gòu)定都臨安府,建立了與金國對峙的南宋王朝,自此宋朝王室才得以延續(xù)了152年。江海相隔,南宋時期汝窯已極為難得,南宋周輝在《清波雜志》中感嘆:“汝窯宮中禁燒,內(nèi)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有一段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張俊進(jìn)奉:汝窯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合一、盞四只、盂子一、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span> 這應(yīng)該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汝窯最多的一次。
巧合的是,現(xiàn)如今存世僅有的兩件汝窯三足奩,也正是一大一小。大的在大英博物館,為大維德基金會捐贈,直徑23.8厘米;小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清宮舊藏,直徑18厘米。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呂成龍、韓倩《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傳世汝窯瓷器一覽表》),已經(jīng)公開資料的汝瓷傳世品只有92件,分藏在全球20多個公私機(jī)構(gòu)和一些私人手中。北京故宮有幸收藏其中20件,收藏量位居全球第二。
這唯一的兩件汝窯弦紋爐,很有可能就是南宋周密記載的“大奩一、小奩一”。故北京故宮和大維德基金會藏的兩件傳世汝窯弦紋爐均是北宋汝窯標(biāo)準(zhǔn)器。
由于創(chuàng)造了多次施釉的技法,官窯比汝窯更具層次感。正如明代曹昭在其《格古要論》中所云:“官窯器,宋修內(nèi)司燒者,土脈細(xì)潤,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色好者與汝窯相類。
古人把汝窯奉為殿堂級的青瓷,它的藍(lán)色開啟了后人對青瓷新的認(rèn)知,官窯的藍(lán)繼承了汝窯的韻味,更在其基礎(chǔ)上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官窯的誕生,讓屬于徽宗的天青之夢,得以在富庶的江南延續(xù),這種夢幻的藍(lán)色,深受后世帝王所珍。
由于宋代金石學(xué)以及皇室尚古之風(fēng)的興盛,宋代仿古造型的器物眾多,宋瓷以仿青銅和玉器盛行,此類香爐正是于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本拍品即是仿高古青銅奩造型。這種器型極難燒成,薄胎為骨,多次施釉,天青之下,堆脂疊翠,層綻冰裂,融合了北宋汝窯到官窯技法被修煉到無以復(fù)加的高度,及至巔峰狀態(tài),渾然天成,嘆為觀止。
“奩” 在宋代有多種意義,既指放置梳妝用品的器具,亦可指盛放藥品或食品的盒子,又可指嫁妝等,而香爐只是其諸多含義中的一種。其款式多種多樣,有方形、圓形、單層、多層等,材質(zhì)有銅、漆、瓷、藤、銀等。三足、筒腹的陶瓷香爐,被大家稱為奩式爐或樽式爐。
“少年才氣發(fā)揚(yáng), 遂為唐體
晚節(jié)思慮深沉, 乃染宋調(diào)”
官窯弦紋三足爐,僅一例可考,為清宮舊藏,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藏這例與本拍品同高,而直徑略大,故器身更為扁平,與本拍品器型比例略有差異。底部采用一圈十二支釘墊燒,與本拍品五支釘墊燒也略有差異。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汝窯弦紋爐,則與本拍品器型、比例幾無二致,底部亦采用五支釘工藝。故知此爐繼承汝窯制作工藝,為重現(xiàn)故國汝窯的天青神采,燒制而成。
這種腹部有弦紋制式的爐等級極高,汝窯、官窯、定窯均有燒制,為宋至明代流行的一種爐式。其三組弦紋頗有講究,此種爐乃《宣德彝器圖譜》所言 “九元三極” 爐,弦紋九道,平均分三段鑄于器沿、器腹、器足,一元為三,是 “照唐天寶局鑄九元三極爐款式” 制造。因此又被寓為 “九思爐 ”。置此 “九思” 于案頭,謂有惕厲、自省之意。
弦紋立體,凸棱細(xì)致,更顯器形之雅、釉色之凈。釉面瑩潤,天青微藍(lán),層層冰裂浮現(xiàn),布滿綻紋開片,足見藝匠巧技精湛。底部五支釘墊燒,與汝窯三足爐類同,而露胎處呈深黑色鐵骨,為官窯典型特征。
“九思” 典出《論語?季氏》:“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span>
宋瓷美學(xué),有著韋詩中“發(fā)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的沖淡平和。此重器可謂正是暗合了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平居淡素,以默自守”的態(tài)度,滿飲宇宙間的沖和之氣,然后心鶩八極 “使萬物莫不隨其性”,從而虛靜而一,順乎自然,達(dá)成了徽宗“獨(dú)與鶴飛”的審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