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全稱《唐懷仁集晉右軍王羲之書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經)》。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立于長安大慈恩寺,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塊集字碑刻,有“三絕碑”、“千金碑”之盛名。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述三藏圣記》、箋答及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組成,文字由長安弘福寺沙門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中所集,傾注二十五年心力而成。
▲2021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專場
北宋拓《唐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韓逢禧舊藏、楊賓等七家題跋)
北宋拓本
1冊29開 紙本
鑒藏印:韓逢禧書畫?。ㄖ欤?/span> 韓逢禧?。ò祝?屋舟(朱) 耕夫審定(朱) 項士端?。ㄖ欤?項士端?。ò祝?國衡氏(朱) 程廷鏡?。ò祝╉検慷擞。ò字欤?榮屏所藏(白) 項應庚?。ò祝?元白父(朱) 擥秀廔(朱) 赤泉楊氏圖書(朱) 吳未央?。ò祝?布衣楊賓(白)可師(朱) 祀竈生(朱) 梅卿(朱) 馥(朱) 鹿山(朱) 景劒泉鑒賞之章(朱) 劒泉過眼(白) 蓉屏所藏(白)
說明:明清兩代經韓逢禧、項士端、姜實節(jié)、李明古、李馥、陸鍾輝、程廷鏡、景劍泉等遞藏。楊賓、方亨咸、李馥、陳汝楫、先著、方世舉、許世英七家題跋。
出版:許寶馴、王壯弘等編,《書法自學叢帖·行草上》P147-196,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
著錄:王壯弘撰,《藝林雜談》P83,(十四.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自學叢帖行草》輯入,北宋拓本),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開本:32×19cm
出版:許寶馴、王壯弘等編,《書法自學叢帖·行草上》P147-196,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年。
著錄:王壯弘撰,《藝林雜談》P83,(十四.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自學叢帖行草》輯入,北宋拓本),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集字成書此為首創(chuàng),此碑摹刻王羲之書法極精,且自真跡出,故為世所重,歷代皆為習王書之首選范本。明趙崡《石墨鐫華》云“此碑為百代書法楷模,今時尤重”,清初楊大瓢謂“右軍筆法猶可想見者,唯西安府學聖教一碑”。張彥生《善本碑帖錄》云:“此碑自刻成為世所重,捶拓無虛日。”碑字面貌自宋以來出入頗大,故世以碑未斷之前宋拓本為重,又北宋更罕。
集王圣教序原碑圖
此次西泠秋拍上拍本即為《唐懷仁集王圣教序》北宋拓本,碑文十五行末“故知圣慈所被”之“慈”字僅左上至右下有斜裂紋,南宋本右上損連一片,然“慈”字久負盛名,故存世南宋拓本“慈”多填描;廿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字左下未與石花泐連,尚有余石;此兩字為區(qū)分《集王圣教序》北、南宋拓本之重要考據(jù)。
以下考據(jù)字對比圖,右:西泠秋拍本,中:南宋拓本,左:東京博物館藏朱臥庵本(南宋拓)
除此之外,首行“圣教”之“圣”“壬”部首筆與豎筆筆畫連接處,北宋完好,南宋本泐粗;三行首“蓋聞二儀有像”之“蓋”字上部,北宋完好,南宋筆畫漫漶,“潛寒暑以化物”之“潛”字,右部左上“旡”莫筆南宋已泐為一橫,“賢哲罕窮其數(shù)”之“窮”字,上點的牽絲北宋完好,南宋泐連;
四行“在智猶迷”之“迷”字,“米”部與“辶”部間北宋未連,南宋泐連(此處南宋拓本亦多有填描,然字口多不潔凈),“舉威靈而無上”之“上”字,豎筆與橫劃之間,北宋完好,南宋泐連;五行“民仰德而知遵”之“而”字撇筆,北宋完好,南宋泐粗;
七行“有玄奘法師者”之“師”字,右半北宋完好,南宋兩豎筆間有泐痕;十一行“將日月而無窮”之“月”字,中二橫筆北宋完好,南宋與右豎泐并;十三行“謬承褒贊”之“褒”字,衣部左撇筆,北宋完好,南宋泐粗;
十七行“轉雙輪于鹿菀”之“鹿”字,中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十八行“澤及昆蟲”之“昆”字,左下匕部北宋完好,南宋損;廿四行“波羅蜜多心經”之“蜜”字“必”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廿七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多羅”之上一“多”字,上夕部北宋完好,南宋泐連。
以上以此本校南宋本,均合。另以此北宋拓《集王圣教序》較之南宋拓本,不特點劃爽利精潔,其紙墨之厚重古樸亦遠過之。
翁方綱跋張應召舊藏《懷仁集王圣教序》云:“圣教宋拓極舊者,每苦墨濃而畫易昬。此本拓舊而畫極分明,深可寶也?!奔殞徫縻銮锱谋?,墨光蕭然蒼古,筆劃提按勾連處皆鋒棱可見,棰拓甚精,與翁跋所云“拓舊而畫極分明”不謀而合,拓工堪比上海圖書館所藏張應召本,更較南宋以后拓本遠勝。
此本為明末著名收藏家韓逢禧舊藏,明、清兩代迭經韓逢禧、項士端、姜實節(jié)、李明古、李馥、陸鐘輝(環(huán)溪)等名家收藏,朱鈐滿幅,流傳有緒,內可見前人朱筆圈點考據(jù)。冊后有方亨咸、楊賓(大瓢)、李馥、陳汝楫、方世舉、先著、許世英七家題跋,方亨咸跋云“世傳不斷本有之,此則生平所僅見”,楊大瓢稱“(圣教)吳中宋搨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陳汝楫許為“生平所見為第一,瘦削處精采煥發(fā),宋本無疑”,皆贊嘆不已。
其中尤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楊賓題跋為精,其所撰《大瓢偶筆》卷四曾詳列早年間所見經眼未斷本八種,并于拓本斷代及斷碑考定皆有己見。此暮年題跋不僅詳述此本流傳,且稱所見:“宋拓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當足可信。故此唐刻北宋拓留存至今,古香滿紙,精妙勝常,堪稱至寶。
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夫,別號大瓢山人,浙江山陰人。父戍甯古塔,請代不許,赴闕訴冤,得旨至柳條邊迎父歸,而父已卒,憤而作《柳邊紀略》。塞外人稱揚夫子。工書,八歲能作擘窠大字,精鑒碑版??滴跏吣陜S居吳門。著有《金石源流》、《晞發(fā)堂集》。
(楊賓)此本圣教自浙西轉入吳門,留姜氏紅鵞館歲余,為李子明古所得,未幾歸于予,吳中宋搨本凡九,無有出此之右者。窓明幾凈,注目締觀,似有所得。獨恨目昏臂弱,不能由淺而深,得神入化。惟有撫膺頓足,日喚奈何而已。丁酉(1717)中秋后二日,大瓢道人楊賓跋。鈐?。捍笃埃ò祝?
(方亨咸)世傳不斷本有之,此則生平所僅見。墨韻紙色,光芒十丈。對之令人肅然而古,非徒不遺、不缺、不漶而已。如此物,人生得見一過,已足慰生平矣。矧寶而有之乎?!珍重!方亨咸觀因識。鈐?。荷圻棧ㄖ欤?/span> 亨咸(白)
(陳汝楫)余家蓄未斷本二,皆洪、永間所拓,后歷觀人家所藏,以為宋本者大概皆此類。以筋骨雖具而風神少損故也。古人書法渾圓,然轉側頓落處必具鋒棱,蓋持筆正則方,中則員,二者不相離。今人未見舊本,摹者往往刓方為圓,略無神穎,可笑也。鹿山使君得此本于余婣家李明古兄,于生平所見為第一,秀削處精采煥發(fā),宋本無疑。數(shù)年來凡三四易主,今得所矣。己亥(1719)長至前二日于江寧官舍之立誠齋焚香煮茗觀之。吳郡需齋陳汝楫。鈐印:汝楫(朱) 季方(朱)
(先著)少時于邵宗元老道士處見一本是閩中宋比玉物。雖心知為完本之佳者,□未知為希世之珍也。其后五十年間所見皆不逮,始追想如何閦佛國一現(xiàn)不得再現(xiàn)。今睹此本,殆難為伯仲矣。老眼何幸,又得見茲神物,觀止于此,不敢復存他想矣。之溪先著。鈐?。合戎。ò祝?nbsp;遷甫(白)
(李馥)予在虞山時,知明古家藏有宋搨圣教序,急索覽則已質他姓矣。戊戌(1718)夏,家錫萬自廣陵以宋帖遠貽,展視之,怪其神采躍如,詢之則明古舊物,既讐心愿,且嘆物之遇合有數(shù)也。鹿山李馥書。鈐印:馥?。ò祝?nbsp;李氏鹿山(朱)
題跋(右):(方扶南為陸鍾輝題)圣教序至今日而猶多宋搨者,宋人之功也。宋時率重蘭亭,不甚法圣教,故蘭亭舊本絕響,而圣教故搨如魯靈光,巍然獨存,然未斷本亦甚難得。先邵村伯祖跋且云然,可見遇到當收,不然如兔起鶻落,稍縱則逝矣。余同社陸環(huán)溪司馬高才好古,旁及墨皇,得此本于候官李氏,后有余老友鹿山中丞收藏跋,殆海塘急公,如余懷公詩所謂“奮庸將待司空績,作楫難收傅說功”之時,遂散落人間耶。余生平不耐學書,其于法帖之源流正變,涉獵甚淺,惟以吾友李氏故物歸之吾友陸氏,既得其所,又皆與余香火情深,且而見先伯祖題語,遂不以書家門外漢為嫌,而慶此希世之寶之遭也。本欲書先伯祖后,字多地窄,因另書一?,環(huán)溪其為我移之于后。墨皇字又有作墨王者,環(huán)溪博雅,當定一是。桐城方扶南書。鈐印:方扶南(朱) 息翁(白)
題跋(左):璩公節(jié)所藏墨圣,余曾題記,譽為海內第一,蓋唐搨也。孫麗生所藏墨皇雖未見其原本,然從影版臨摹而考證之,斷為北宋初拓,今觀此本與梁秋水所藏相伯仲,紙墨飛霜,古意藹然,其為北宋拓也無疑!披覽之余,益我神智匪鮮,因喜而志之。穉琴仁弟雅教,己丑(1949)除夕,許世英識。鈐?。红o仁(朱)
此本經王壯弘先生選印入其所編《書法自學叢帖》行草卷,先生《藝林雜談》臚列此本,定為北宋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