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1907~1989)長征
設色紙本 鏡片
1978年作
出版:1.《長征》,李可染藝術基金會,2010年。
2.《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近現(xiàn)代書畫》P146-147,2010年。
3.《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265,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展覽:4.“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系列展:潘天壽、李可染、黃胄藝術展”,中國國家博物館,2011年。
5.“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北京國際會展中心,2010年。
6.“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181×95cm
《長征》是李可染1978年12月在北京創(chuàng)作的水墨山水大作,早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中國革命博物館曾邀請李可染以毛主席《七律?長征》為題,創(chuàng)作一幅山水,橫構圖的一幅《長征》由此產(chǎn)生,之后收藏在了中國革命博物館,這是李可染個人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的新里程碑式作品,到了1978年,李可染在初稿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作了又一幅豎構圖的《長征》,便是本場的這件六尺巨作。畫上題毛主席《長征》七律詩句,72歲的李可染重現(xiàn)與歌頌了43年前紅軍的軍事壯舉,也是向毛主席表達敬意。
紅色題材的《長征》被認為是李可染一生山水創(chuàng)作的大成之作,歷史題材的繪畫本身不僅需要畫家在表現(xiàn)語言上的顛覆和強烈表達,同時要有高超的技巧保證付諸,而這幅《長征》更加要切合主席詩詞的弘大氣魄,顯然李可染在這幾方面處理的游刃有余。
李可染的山水具有渾厚的面貌,濃烈激昂的筆墨韻味,獨特的重墨與光效是他的后期山水的典型特征,自然山川在他筆下律動,這取決于他獨特的繪畫語言,“黑”“滿”“倔”是他作品的特色,他善于運用的“積墨法”,卻并不顯呆板,反而體現(xiàn)出流光浮動的透亮感,這絕非易事,李可染有扎實的素描功底,寫生后的他繼續(xù)理性的思索,對光與墨的變幻不斷探索,用墨綿密而豐富,刻意經(jīng)營在畫中已經(jīng)消失不見,甚至流露出情懷,營造了崇高的氛圍,高超的感染力和厚重的歷史感破空而出,他真正做到了由寫生到造境的完美轉變,李可染的山水可獨稱“李氏山水“,他在墨色的層次處理上極其細膩,紅軍前進的山路與濃郁的積墨產(chǎn)生明快的對比,近景山巒重黑,山勢迎面壓來,遠山無樹,渾厚深邃,而愈近山巔卻豁然開朗起來,給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山色空蒙中蘊含靜默靈動的美學思想,這一切讓觀者切實感受到紅軍長征之難,贊嘆祖國的山河壯麗,澎湃之情流淌在心間,不由自主的被帶到他的藝術世界中去。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期,許多知名畫家被調回北京,為有政治意義影響的重要主題進行繪制和創(chuàng)作,國畫界提倡新國畫的呼聲日益高漲,李可染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致力于改造舊國畫的歷史使命,經(jīng)過大量的山水寫生實踐,和長期的反思和摸索,他突破了傳統(tǒng)山水的程序,創(chuàng)造了新的現(xiàn)代繪畫語言,奠定了美術史上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長征》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成就最高,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的作品,既顯露出深厚的造詣,又突出反映時代精神,影響巨大。此時他的畫藝日臻成熟且到達巔峰,先生本就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此時更是精心繪制,竭盡所能,所以才有了這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宏偉巨作。
此作曾出版在《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近現(xiàn)代書畫》、《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長征》中,參展“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系列展─潘天壽、李可染、黃胄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