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0130
樹脂、銅板、銅線 雕塑
版數:7/10
2005年作
展覽:“故國——蔡志松2005個展”,上?!ど囆g空間,2005年。
“故國——蔡志松2005雕塑作品展”,北京·高地畫廊,2005年。
“易——李津、馮峰、慶慶、蔡志松聯展”,北京,2008年。
CAI ZHISONG(b.1972) EULOGY OF HOMELAND
Resin、copper plate、copper line, sculpture
10 Available
Dated 2005
Exhibition: “Homeland——Cai Zhisong 2005 Solo Exhibition”, Shanghai, 2005.
“Homeland——Cai Zhisong 2005 Sculpture Exhibition”, Beijing, 2005.
“Co-exhibition of Li Jin, Feng Feng, Qing Qing and Cai Zhisong”, Beijing, 2008.
高:118cm
RMB: 450,000-550,000
蔡志松
蔡志松,1972年出生于遼寧省沈陽。1997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2001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同等學歷班。現為中國雕塑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委員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講師。
主要展覽及藝術活動:
1997年 獲崗松家族基金獎。
1999年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北京。
2000年 “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五周年美術作品展”,獲金獎。
2001年 “中國河北國際雕塑邀請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
“法國巴黎秋季沙龍”,獲泰勒大獎。
“中國當代藝術歐洲巡回展”,歐洲各國。
“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杭州。
2003年 “中國 福州國際城市雕塑邀請展”,獲優(yōu)秀作品獎。
“第一屆今日中國美術大展”,北京。
“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銅獎。
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
“中國·想象: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法國。
“德國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德國。
“亞洲藝術邀請展”,美國。
“中國·比利時當代雕塑展”,比利時。
2005年 “‘開放空間’雕塑作品展”,北京。
“移植的風景——中國當代雕塑與裝置展”,美國。
2007年 “‘塑本求源’當代雕塑邀請展”,北京。
Cai Zhisong, born in Shenyang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1972,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of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CAFA) in 1997, where he received the Master’s Degree in 2001 and stayed for teaching until now. Currently he is the member of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f Sculpture of Chinese Art and Crafts Association. Awards: the Gold Medal in “Fine Arts Exhibition for Commemorating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Sino-Japanese War”, 2000; the Tayler Prize of “French Autumn Salon”, 2001; the Bronze Award in “The 10th 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2004, etc. Main Exhibitions: “The 1st Beijing International Biennale”, Beijing, 2003; “Art Cologne”, Germany, 2004;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nd Installation Exhibition”, Washington, U.S.A, 2005, etc.
蔡志松的《故國系列》對秦漢雕塑的雄強博大作了現代性的闡釋,他賦予凝固的秦俑形象以生動的姿勢神態(tài),將人物的堅毅與中華民族的氣質相聯系,使我們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強烈召喚。這不是秦漢雕塑造型的重復,而是對中國人文精神的再理解,在蔡志松的作品中,先秦人物的形象以現代主義的風格出現,精到的處理手段中,不僅煥發(fā)出材料的美感,也傳遞了一種靜穆的古典意境。通過樸素的造型與精到的材料處理,達到一種理性的嚴謹所帶來的秩序與平衡。
——殷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