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530
估價RMB: 200,000-300,000
成交價RMB: 287,500(含傭金)
黃賓虹、鄧尓疋、潘飛聲等六家題跋蔡守舊藏《漢王稚子闕》
清中期拓本
1軸?紙本
鑒藏?。红`芬館主(白)?分湖靈芬(朱)?廷譽眼福(朱白)?研山審藏(白)?野客(白)?郭麐頻伽(朱)?劉三字三(白)?石禪寓目(朱白)?寒瓊(白)?尹桑審定(白)?秦齋壬子以后所見(白)?孫仲英(朱)?順德蔡守寒瓊鑒甄商周秦漢吉金貞石刻辭(朱)?蔡守審定(朱)?
題簽:漢兗州刺史雒陽令王稚子闕。
題跋:1. 溽暑炎歊,哲夫游燕,南旋出此拓一觀,清風拂座,神為之怡。濱虹。鈐?。禾渡腺|(zhì)(朱)
???2. 漢兗州刺史雒陽令王稚子闕。哲夫道兄燕游返粵,經(jīng)由滬瀆,出此責題。甲寅(1914)天貺節(jié),劉三。鈐?。簞⑷拢ò祝?br>???3. 少時曾見一本于李若農(nóng)年丈泰華山堂,墨拓濃厚,反遜此明晰。哲夫得之京師,洵可寶也!甲寅(1914)六月,禺山潘飛聲在翦淞閣掛壁三日,題記紙末。鈐?。豪蟿Γㄖ欤?潔癖(白)?五百四峯長(朱)
???4. 漢王稚子二石闕已佚其一,今僅存此一闕,且已漫漶。此拓“陽”字之左旁尚存,洵舊拓也,頃哲夫社兄攜過余齋,與孫仲瑛同觀。乙卯(1915)元宵后四日,李尹桑記之。鈐?。豪钜#ò祝?br>???5. 此闕曾見申鐵蟾兆定有覆刻本,與原石相去遠甚,不知其何所據(jù)耳。是拓為宛平高毀庵廷譽舊藏。乙卯(1915)正月,尓疋。鈐?。簩ㄖ欤?br>???6. 漢時蜀墓熱建闕,大半粗珉駁蝕多;箸錄最首王稚子,字畫漸次嗟消磨。撫君此帋氈棰蚤,形缺神完猶可寶;高馮沈李賈與楊,三巴兵火淪荒草。王稚子闕在新都,近更剝泐,似此舊拓洵可珍貴!石禪老人趙藩題。鈐?。黑w石禪(朱)?北垞(朱)
提要:王稚子石闕原在四川新都彌牟鎮(zhèn)西北五里,東漢元興元年(105)立。右闕題:“漢故先靈侍御史河內(nèi)縣令王君稚子闕”,左闕題“漢故兗州刺史雒陽令王君稚子闕”,隸書,書風古樸雄健。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若東漢分書,莫古于《王稚子闕》矣。”
此石闕宋洪適《隸釋》及宋陸游《九月十日在漢州獵于新都彌牟之間投宿民家》等著作中已有記載,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士禎《秦蜀驛程后記》所述石闕架構(gòu)仍在,尚存東闕五字(另雒陽二字闕),西闕十二字;雍正九年(1731)西闕一石沒入溝中;乾隆五十年(1785)翁方綱《跋王稚子闕》稱其所見前年拓本,已僅存東闕殘字;道光十七年(1837),《新都縣志》載東闕殘石分裂為二,知縣張奉書將碑兩旁用磚石嵌合并建屋;至1954年,四川省文管會調(diào)查時仍可見房屋龕內(nèi)殘闕,1966年殘闕與房屋俱毀。故此闕于清中期變化尤甚,如《瘞鶴銘》一般,以存原石面貌及字筆畫多者為貴。
此幅為民國初廣東金石學家蔡守客居京師時所得之物,綾邊舊裱,整紙墨拓左闕殘石?!笆贰弊洲嘀鸸P,“雒”字“各”之“口”部,“陽”之左半皆尚明晰,氈墨潤澤,石質(zhì)斑駁可見,是為清中后期精拓之本。
民國間,以南社為核心的文學團體集結(jié)了大量文學、書畫、金石界民主人士。蔡守游藝南北,致力其間,1909年即和黃賓虹一起參加南社第一次雅集;1912年與李尹桑入鄧尓疋主持的貞社廣州支部;1918年,易大廠、鄧
尓疋、李尹桑三人于廣州成立濠上印學社,蔡守、李研山為社員。此舊拓匯集黃賓虹、鄧尓疋、潘飛聲、李尹桑、趙藩、劉三六家墨筆題跋,朱印累累,是為民國間廣東地區(qū)金石結(jié)社及文人交誼之重要體現(xiàn),誠可珍視。
說明:郭麐、蔡守舊藏。黃賓虹、潘飛聲、劉三、李尹桑、鄧尓疋、趙藩六家題跋。
[HUANG BINHONG, DENG ERPI, PAN FEISHENG, ETC.] HAN WANG ZHI ZI QUE
Ink-rubbing in mid-Qing Dynasty
1 scroll
Note:
Inscribed by Huang Binhong, Pan Feisheng, Liu San, Li Yinsang, Deng Erpi and Zhao Fan.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Guo Lin and Cai Shou.
94×42cm
RMB: 200,000-300,000
藏家簡介:蔡守(1879~1941),一作有守,字哲夫,號寒瓊、寒翁等,廣東順德人。近代廣東著名的金石學家、文獻學家和書畫家。早年入南社,助黃節(jié)和鄧實主辦《國粹學報》、刊輯《風雨樓叢書》。廣究金石,富收藏文物。著有《寒瓊碑目》、《寒瓊金石跋續(xù)》、《畫璽錄》等。
跋者簡介:1. 黃賓虹(1865~1955),原名質(zhì),字樸存,一字予向,安徽歙縣人,生于浙江金華。詩、書、畫、印皆精,山水尤絕。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曾任中國美協(xié)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美術研究所所長。
?????2. 劉三(1867~1938),字季平,別署江南劉三,上海人。歷任南北各大學文科教授。工書,尤得力于石門頌。能詩,有《黃葉樓詩稿》。
?????3. 潘飛聲(1858~1934),字蘭史,號劍士、老蘭,別署劍道人,齋名剪淞閣、水晶庵,祖籍福建,寄籍廣東廣州。香港《華字日報》、《實報》主筆。南社成員。近代著名詩人、書畫家,為“近代嶺南六大家”之一。
?????4. 李尹桑(1882~1945),字茗柯,一字壺父,號鉨齋,別署秦齋,原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寄居廣州。黃士陵高足,以精刻小鉨名于時。存世有《大同石佛龕印稿》、《李鉨齋先生印存》、《異鉤室璽印集存》等。
?????5. 鄧尓疋(1883-1954),原名溥霖,后更名萬歲,字季雨,別名爾雅,號爾疋,別署綠綺臺主、風丁老人。廣東東莞人。鄧蓉鏡四子,容庚舅父。幼承家訓,治小學。擅金石書畫,文字訓詁,精鑒賞,富收藏。出版有《篆書千字文》、《印齋印賞》、《篆刻危言》、《文字源流》、《藝觚草稿》、《綠綺臺琴史》等。
?????6. 趙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別號蝯仙,晚年號石禪老人,云南劍川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官至川南道按察使。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省圖書館館長。收藏圖書頗富,尤重收集鄉(xiāng)邦文獻。輯有《云南叢書》。
西泠拍賣網(wǎng)上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nèi)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quán)、商標權(quán)、專利權(quán)及/或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quán)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quán)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jīng)西泠拍賣網(wǎng)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quán),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zhuǎn)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wǎng)的局部或全部的內(nèi)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wǎng)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quán)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wǎng)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quán)公約法律保護。除經(jīng)本網(wǎng)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jīng)銷、轉(zhuǎn)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jīng)濟賠償和其它侵權(quán)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wǎng)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quán)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quán)。應遵守著作權(quán)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quán)利人的權(quán)利。